都来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都来书库 > 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 > 第178章 田叔好胆!

第178章 田叔好胆!

第178章 田叔好胆! (第1/2页)

天子启走了。
  
  足足准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,早就该从长安城未央宫启程,将天子启移驾到甘泉宫的天子卤薄,总算如愿踏上了前往甘泉宫的路。
  
  ——临走前,天子启留的期限,是‘秋收前后折返长安’。
  
  算算日子,前后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;
  
  一来,天子启可以借着这两个多月的时间,好生调养一下;
  
  纵使身体状况已经糟糕到了药石不灵的地步,也起码能缓上一口气,在飞速流逝的寿命余额上,稍踩上一脚刹车。
  
  二来,太子奉天子诏谕,从旁辅佐内史平抑粮价一事,最后的结果,便大抵是在秋收前后——尤其是秋收后见真章。
  
  天子启选择这么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,来作为自己重返长安的日子,個中意味,也颇值得朝堂内外细细咂么。
  
  ——天子启,恐怕还是对太子荣,多少有些不放心。
  
  将返程的日子定在秋收前后,显然是做好了收拾残局、给太子荣擦屁股的心理准备。
  
  老爷子的这层意图,自然也难逃刘荣的火眼金睛。
  
  只是在老爷子起驾离京之后,刘荣很快便进入脚不沾地的忙碌状态,已然没工夫为老爷子的不信任发牢骚了……
  
  ·
  
  ·
  
  ·
  
  ·
  
  “这边,快搬过来!”
  
  “去趟内帑,让少府再放五万石粮食出来!”
  
  “——蓝田的消息送到没有?”
  
  “派去新丰的驿骑怎么还没回来?!”
  
  “再派两批!”
  
  “今日日落之前,必须拿回新丰的消息!!!”
  
  长安城,太子宫正门之外。
  
  正在发生着的一幕,或许会让后世人大跌眼镜。
  
  ——堂堂大汉太子刘荣,居然在自己的太子宫正大门外,像一个贾人般,售卖着少府内帑放出来的粮食。
  
  主要是粟。
  
  在这个时代——在这个麦粒还无法研磨成粉、制成面食,水稻产量又实在有些感人的古老时代,绝大多数华夏之民,都是以粟来作为主粮。
  
  更好的粮食也有;
  
  如高粱米,或是从南方百越之地跋山涉水,运到长安的稻米,却并非寻常百姓所能奢望,而是贵族高门的专属。
  
  更差的自然也有;
  
  如杂粮、粮粒外壳,又或是脱粒去壳之后,直接蒸来食用的麦粒饭,都是底层群众不愿提及,非灾年不愿吃入口中的‘劣粮’。
  
  优先考虑到产量,再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口感和营养价值之后,华夏文明早在几百年前,便将粟,定为了民间底层百姓的主粮。
  
  而今天,是天子启离开长安,移驾甘泉宫后的整整第二十日;
  
  也是太子荣,在太子宫外亲临现场,亲自售粮的第十七日……
  
  “呼~”
  
  “大、大哥;”
  
  “呼哧……”
  
  “他田内、内史……呼哧……”
  
  “真就、就这般,做了甩手掌柜?”
  
  “呼哧呼哧……”
  
  正忙着调度少府官佐,耳边传来七弟:常山王刘彭祖满是怨怼的牢骚声,本就忙的脚下拌蒜的刘荣,只本能的皱起了眉头。
  
  循声望去,见到这位异母弟——汉家的常山王,此刻却是疲惫不堪的将肩上粮袋丢在地上,衣衫褴褛、满头大汗,俨然一副力奴的模样,刘荣才刚生出的些许暴躁,也随之被一股不忍所取代。
  
  将手里的账簿颠了颠,终还是重重呼出一口气,将账簿交给身旁的太子家令:南皮侯窦彭祖;
  
  一边擦汗一边走上前,俯腰‘嘿哟’一声,便将那袋被七弟刘彭祖丢在地上的粮袋扛上肩,走到约莫二十步外的简易售粮棚,将粮袋卸下。
  
  直起身,满是疲惫的再呼出一口浊气,一边抬起衣袖擦汗,一边对身旁跟上来的七弟咧嘴一笑。
  
  “来,坐下歇歇。”
  
  “——左右内帑送来的粮食,也就是这么些了。”
  
  “等新的粮食送来,我兄弟众人,便又要忙的话都顾不上说、水都顾不上喝。”
  
  刘荣此言一出,刘彭祖只如蒙大赦般,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刘荣斜后方——太子宫正门前的石阶之上。
  
  有了带头的,其余众兄弟,如河间王刘德、临江王刘淤,以及中山王刘胜,也都依次在石阶上坐下身。
  
  葵五倒是没敢坐下去,却也累的气喘吁吁,小跑到刘荣身旁,也终是扛不住这繁重的体力活,双手手掌撑上膝盖,大口大口呼起了粗气。
  
  在宫门外十几步的位置,少府的官佐、官奴,以及内史派来的衙役们,依旧在磨磨蹭蹭的搬运着粮袋。
  
  却根本没人因刘荣众人‘偷懒’,而生出丝毫不愉。
  
  ——已经很不错了~
  
  就刘荣这些个公子哥——个个都是当今公子,又是太子储君,又是宗亲诸侯的,愿意亲自上手搬粮食,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搬一袋,都已经很了不起了。
  
  更何况今日,刘荣领衔的当今众公子,可是和在场的每一个人一样,从头到尾都没有歇息片刻。
  
  “呼~”
  
  “若是老五在,我兄弟众人,当也能轻松些?”
  
  坐下身,下意识开口道出一语,中山王刘胜的目光,便落在了刘荣身旁的葵五身上。
  
  眼看着这位被坊间誉为‘阉虎’的寺人,分明长着八尺多将近九尺的大高个,看一眼都让人心下发颤的虎背熊腰,此刻却弯腰扶膝大口喘气,刘胜只当即僵笑两声,便尴尬的移开了目光。
  
  ——阉虎都这样了,就算那位十五岁便挂印出证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江都王在场,怕也不会比这阉虎葵五好到哪里去。
  
  听出弟弟语气中的抱怨,老七刘彭祖本能的抬起手,安抚的在弟弟肩上拍了拍;
  
  只是片刻之后,刘彭祖自己心中积攒的怒火,便化作了又一句:“内史田叔,当真好胆!”
  
  “派了百八十个内史衙役,愣是再没过问大哥这边的事。”
  
  “——真就仗着父皇不在长安,便不把我兄弟众人当宗亲诸侯?”
  
  “哼!”
  
  “等父皇折返长安,看寡人不参的他满地找牙!”
  
  显而易见,常山王刘彭祖满怀怨怼,又根本不敢把账算在大哥刘荣的头上,便把自己经受的劳苦,都归咎到了‘置身事外’的内史田叔身上。
  
  至于刘彭祖那句‘必参的他满地找牙’,在旁人听来或许没什么;
  
  但传入刘荣耳中,却是这位常山王殿下,最具杀伤力的一条特殊技能了。
  
  根据刘荣的‘天眼’,这位历史上的孝景皇帝第七子,最初获封为广川王,过了几年后,又被移封为赵王。
  
  众所周知:赵国,是汉家公认的‘宗亲冢’,凡是做了赵王的大汉宗亲,无论是获封还是移封,都鲜少能得善终。
  
  结果刘彭祖这个历史上赵敬肃王,非但在赵王王位之上,安安稳稳坐到了七十四岁——坐到了寿终正寝的那一天,还在这长达六十多年的宗亲诸侯生涯中,达成了一个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成就。
  
  相传,赵敬肃王刘彭祖在位期间,邯郸城的赵王宫每隔一年半载,便会抬出一具尸体。
  
  这具尸体,要么是赵国相,要么是赵内史、赵中尉——最次,也都是二千石级别的重臣。
  
  刘彭祖为赵王近六十年,赵国先后死了足足四十多位国相,以及同等数量的内史、中尉;
  
  至于死在刘彭祖手中的赵国二千石,更是多的不计其数。
  
  如此‘猖狂’的残杀国中大臣,就算汉家再怎么腐朽,也不至于容忍这么一位残虐无道的宗亲诸侯,到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?
  
  ——还真不是!
  
  人家‘残杀’国中大臣,愣是没有哪怕一例,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!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