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沂源乳虎 第十二章:虽在故乡是他乡 (第2/2页)
杨炳心道:“有张先生在,沟通起来确实是方便不少,他这份听弦音而知雅意的能力,就不是他人能比的。”
杨炳道:“我认为,还是物料不够精纯所致,我想现今的钢铁,其中应该含有较多的杂质,所以我想搞个精炼炉,将铁料的纯度提高些,”
老管家问道:“铁也能提纯吗?”
金老催促道:“三少,你说说看,用什么办法能做到。”
杨康道:“提高炉温。”
金老叹气道:“谈何容易!我炼铁打铁一辈子,也知道提高炉温可炼制好铁好钢,可哪有那么容易办到!”
杨康将手中的精炼炉图纸递给金老,说道:“金老你看如何!”
金老将图直接过,起初是不以为然的态度,他玩了一辈子的钢铁,被个小孩说三道四,心里其实是不太高兴的,但看到图纸后,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,似乎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。
老管家同金老一样,心中其实也是不以为然,虽然杨炳所配制的焰药威力有目共睹,但老管家认为那不过是运气使然而已,实在是不相信,杨炳连炼钢铁也会,但见金老脸色越来越凝重。
于是问道:“老伙计,这图纸真有什么过人之处?”
金老却没有回答他的话,却对杨炳说道:“用热风吹气,你是怎么想到的?”
杨炳道:“我是去作坊见过炼铁炉的,鼓风可以提高炉温,但吹进去的风是冷的,自然也要降低一点炉温,可如果把风加热再吹进去,这部分热量不就不会损失了吗!”
金老疑惑道:“这个真的能行吗?”
杨炳道:“我又没试过,怎么知道行不行,但总要试过才能知道。”
金老思考了一会儿,说道:“值得一试!值得一试!用你这炉子炼铁还有其他的说法吗?”
杨炳道:“应该还是有的,我想去除杂质还应该有其他的方法,应该还要加入一些东西才行,这个就要试验了。”
金老道:“交给我了,现在咱们炼铁也是要造渣去除杂质的,这个我多少有点数。”
杨炳道:“那是最好的了,但造这个炉子,还有些问题要解决。”
金老道:“你说。”
杨炳道:“炉温升高,我怕现在这种砌炉子的砖受不了,要有更耐高温的耐火砖才行。”
金老一边思索一边说道:“这个吗,我想想办法,看你这炉子的样子,得用几种不同的火砖,我应该能搞定。”
杨炳道:“那就好,那这个事儿就拜托金老了!”
金老道:“给我点时间,我回去琢磨琢磨!三少,你刚才说还有个炼钢的炉子!”
杨炳微微一笑,专业人士就得用专业的东西来勾引他,这不,新的劳力又来了,将手中的平炉型炼钢炉的图纸交给了金老。
金老看了半天,惊道:“你这是要批量出钢?这可能吗?”
杨炳道:“不知道,试试看呗!”
金老道:“对试试看!”
杨炳道:“火砖也是一种材料,高温下不免要将自身融入铁水之中一些,所以不同的火砖造的炉子,炼钢铁时配方也应该不一样,这个就要金老摸索着来了。”
金老道:“好好好,都归我,这些事儿,老金我全包了!”
老管家见了老金的模样,心道:“这老张和老金都被少爷灌了迷魂汤,他一个小孩子瞎搞的东西,能有什么大用处,难不成还能次次运气都那么好。反正家主有银子,就当给他儿子买玩具了!”
这就是专业人士和外行的区别,俗话说,行家一伸手,就知道有没有!金老这种专业人士,通过图纸和简单的说明就能看出里边的门道,对技术的敏感性极高,而老管家一辈子从事庶务,在后世来说就是文职行政人员,对技术的敏感性就迟钝多了。
张先生问道:“三少,你叫老夫来,可有什么事吗?”
杨炳心道:“请你来当然是保驾护航,给我捧哏的,虽然老金把业务都接过去了,但你不在,跟他们沟通还真挺费劲。”
杨炳对张先生说道:“就是这个炼钢铁的事儿,另外也想问问那套规制怎么样了?”
张先生道:“差不多了,明后天我拿来给你看。”
杨炳道:“老管家,金老所需之物不少,还要老管家支持。”
金老道:“三少不要担心,不少物料作坊里就有,再说了,作坊里的这些事我能做主!这老货吝啬得很,找他要东西太费劲!”
老管家愤愤的说道:“老货?也不知谁是老货!你比我还大一岁呢!你不用担心,家主交代了,不管三少爷要人还是要物,都必须满足!”
杨炳又将堤坝的规划图给他们看了,这个没有什么难度,大家都能理解,无非是用水力驱动一些器具而已,现在山下就有不少水碾水磨在沂水河边。
几人又闲聊了几句,杨炳提出了画图的困难,张先生这两天为了制造那些测量工具,找的工匠都是干精细活的,所以应诺找工匠商量下,杨炳趁机又提出了几样画图工具,无非是规矩之类。
又说了一会话,已是巳末时分,张先生打趣道:“快到中午了,你这里也不管饭,我们回庄子了。”说罢三人告辞而去。
谁知到了下午,张先生和金老又悄悄地返了回来,杨炳询问缘由,却是他二人嫌有老管家在说话不爽利,因此回来详谈。
张先生道:“三少,我知道你的心思,无非是不想表现得过于扎眼,所说均有保留,我和老金商量好了,一切都由我们两个老不要脸的担了,对外只说是你提出的想法需求,具体事项是我们完成,这样就显得顺理成章些!”
杨炳道:“如此最好,只是有劳二位了。”
张先生道:“我们本不该冒取你的想法,成就自身之名,但你的顾虑也确有道理。”
杨炳感觉到这个张先生聪明得紧,恐怕已经察觉出些端倪,但他如此行事,也正合自己心意,就答应下来。三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相谈甚欢,一直到天黑二人才意犹未尽地离去。
杨炳伸了个懒腰,心中也颇为畅快,跟专业人士交流就是顺畅,不必费心解释,好多东西金老都是一点就透,再加上张先生从中勾连,杨炳已将自己所知,这个时代能够接受的冶炼知识,同金老说了七七八八,加上金老一辈子玩铁的经验,应该可以让这两个炉子建成投产了。
按习惯写了工作日志,在计划明日的工作时却发现,手头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,后续的事情还都需要等待,可以让杨康出来透透气了,自己也要偷懒几天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