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来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都来书库 > 南朝不殆录 > 第56章 战为何

第56章 战为何

第56章 战为何 (第2/2页)

然后召集附近村民,假装有事询问,使村民于营外遥见伪造的粮堆和分发粮食的场面,随即打发走这些村民,散布消息。
  
  侯瑱闻之,信以为真,认为贺若敦兵粮不缺,不敢立即发起决战。
  
  贺若敦又增修营垒,建造庐舍,示以持久之意。
  
  侯瑱据守险要不战,敌军粮道已断,只需旷日持久,待北周军疲敝,自然崩溃。
  
  在两军相持过程中,贺若敦不断使计。
  
  本地土人心向南朝,经常乘轻船,载米粟鸡鸭,犒劳侯瑱军。
  
  贺若敦以此为患,伪装土人之船,伏甲士于中。
  
  侯瑱军的士卒望见,以为饷船到了,争相来取。
  
  贺若敦的甲士杀出,战而擒之。
  
  ……
  
  贺若敦军中经常有人乘马投降侯瑱,于是别取一马,牵之靠近船只,在船中鞭之。
  
  如是者再三,马畏船不上。
  
  贺若敦然后伏兵于江岸,使人乘坐畏船马假装投降,招揽侯瑱军。
  
  侯瑱派兵迎接,前来牵马。
  
  马畏船不上,贺若敦又是伏兵杀出,尽斩侯瑱迎接之兵。
  
  此后真的再有土人送饷犒劳和逃亡兵卒来降,侯瑱疑心病重,也以为有诈,派兵拒击,因此不能得知贺若敦军的真实情况。
  
  名将之间的争斗若是。
  
  ……
  
  毕竟侯瑱已占据大势,贺若敦小手段虽多,终是不能持久。
  
  十月。
  
  侯瑱于西江口杨叶洲一举袭破独孤盛,大败北周水军,尽获其船舰,缴人马器械,不可胜数。
  
  独孤盛收兵登岸,筑城自保。
  
  侯瑱因战功授都督湘、桂、郢、巴、武、沅六州诸军事、湘州刺史,改封零陵郡公,食邑七千户,居本朝之冠。
  
  陈蒨再诏司空侯安都率军与侯瑱汇合南讨,侯胜北又要随军出阵了。
  
  ……
  
  十二月,侯安都与侯瑱会师时,见他面带病容,没有披甲,斜躺于榻上。
  
  这几年连续南征北讨,这位宿将的身子终究还是撑不住了。
  
  侯瑱的表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,淡淡道:”侯司空此来,我也可以卸下肩上重任了。“
  
  侯安都问太尉有何交代,侯瑱想了想道:”贺若敦奸猾善于使诈,对于我这多疑之人,或许能够得逞一时。司空只要小心进兵,他就没有翻盘机会。“
  
  又道:”湘州新平,今秋又遭兵祸,颗粒无收,只怕是要灾乱。“
  
  再道:”王琳潜逃北齐,余党犹在,不可大意。“
  
  说完便闭上双眼,不再说话。
  
  ……
  
  看着这位本朝名义上的军事最高长官,太尉、车骑将军,侯胜北有些悲哀。
  
  侯瑱堪称名将,知己知彼,十分清楚自己的性格弱点,也明知道对手在耍诈,可就是难以违背本心,兵行险着,否则只需一战,此时说不定已经胜了。
  
  身为将帅,要克服内心战胜自己,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么?
  
  侯胜北再想到去年陈霸先、周文育相继逝去,今年胡颖和陈祥两位老将过世,现在侯瑱看起来也命不久矣。
  
  跟随陈霸先打天下的宿将一个个凋零,令人感觉一个时代在消逝。
  
  侯胜北有些惶恐地看向阿父,只见侯安都正值四十出头,尚且称不上中老年。
  
  还好,阿父春秋正盛,他稍微安心了一些。
  
  侯安都接任指挥,沿袭既有方略,继续与贺若敦对峙。
  
  到了年底,北周巴陵城主尉迟宪投降,侯安都遣从弟侯安鼎为巴州刺史镇守。(注2)
  
  独孤盛见战局无望,率余众潜遁。
  
  ……
  
  天嘉二年,正月
  
  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,湘州平定。
  
  贺若敦失去了所有的后援和据点,成为一支孤军。
  
  ”阿父,为什么不消灭贺若敦,还要主动借船给他回去?“
  
  侯胜北不解地问。
  
  在他看来,贺若敦只剩下数千人,缺少城池为依托,湘水相隔没有后援,正该一鼓作气彻底消灭了他。
  
  阿父却派使节联系,提出借船放他回去的条件,令人不解。
  
  侯安都反问道:”胜北,战为何?“
  
  ”啥?“
  
  ”孙子兵法谋攻篇,背。“
  
  ”夫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“
  
  “背得倒是挺熟,怎么真到用时就惘了?”
  
  ”阿父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?“
  
  ”消灭贺若敦这数千人马,易耳。北周恼羞成怒来攻,兵连祸结,于我朝有何益?“
  
  侯安都解释道:”我朝正待通好北周,此战只为显示我朝不可轻侮,便于周侍中交涉,使得北周放弃图谋我朝,从而兵向北齐。“
  
  侯胜北恍然大悟,自己的视野还是太过狭窄,只关注当前战斗的胜负,忘了战争的目的。
  
  他崇拜地看着阿父,自己什么时候,看问题才能够达到这个高度呢?
  
  侯安都耐心地谆谆教诲:”胜北,破军、夺地、防御皆是战争的表象,于大局如何、于外交如何、于后续形势如何、于本国情势如何,战至何等分寸,为大将者,不可不详察。“
  
  ”孩儿受教了,此前侯太尉提到此地荒芜,阿父是想尽快平定,恢复生产,保住春耕。又因王琳在北齐图我,其余党蠢蠢欲动,阿父是想尽快回返,不给其可趁之机。是吧。“
  
  ”孺子可教,一勇之将和方面之帅的区别正在于此。“
  
  ……
  
  而贺若敦比想象中有骨气,明明处于山穷水尽的状态,居然拒绝了开出的条件。
  
  侯安都也不着急,贺若敦占据险要,强攻只会损兵折将。
  
  若是他敢于放弃地利出来迎战,一举便可成擒。
  
  侯安都一面困住贺若敦,一面派出麾下部队,以千人为单位,抚平武陵、天门、南平、义阳、河东、宜都等郡。
  
  侯胜北负责的战区乃是武陵和天门。
  
  他请示侯安都战抚方略。
  
  侯安都淡淡反问道:”我军的粮食很富余吗?自然是征粮,配合的赏赐,反抗者杀了,俘虏精壮,于军前听用。“
  
  侯胜北心中一震,阿父和不久前说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候,完全是判若两人。
  
  这就是一军主帅吗?
  
  为了胜利,对付不同的敌人,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。
  
  他知道阿父是对的。
  
  没有粮食,就无法和贺若敦持久作战。
  
  我军不去抄掠,贺若敦也会去抄掠,相当于把粮食留给了敌军。
  
  另外,从去年秋季开始的这场战斗,让全年收获毁于一旦。
  
  而没有了粮食,流民和蛮人必然作乱,祸害地方。
  
  所以杀掉反抗者,俘虏他们的精壮,让他们无力作乱,就是抚平各地的意义所在了。
  
  ……
  
  话虽如此,侯胜北道理明白归明白,还是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,陷入了疑惑。
  
  究竟,战为何呢?
  
  -----------------
  
  《地名对照》
  
  武陵:今常德市中部偏北
  
  巴陵:今岳阳市
  
  巴丘:今岳阳市,因巴丘山得名
  
  湘州:今长沙
  
  西江口:今岳阳市北,又名二夏浦
  
  杨叶洲:今岳阳市西北、洞庭湖入长江口处。因洲形似杨叶得名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